您现在的方位:主页 > 文章 > 关于日子的文章 > 心境漫笔,日子漫笔 > 从前看到这么一则故事

从前看到这么一则故事

来历:乐投注册-LETOU | 时刻:2016-06-10 | 点击: 次 | 我要投稿文章

 

从前看到这么一则故事,说在乾隆七年,山西赵康尉家掌柜尉嘉到扬州观察尉家商号,可巧结识了以卖画为生的郑板桥,进士身世的尉嘉气质高雅、谈吐不凡,当即获得了郑板桥的好感,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把酒言欢之际,尉嘉必恭必敬地约请郑板桥到他的老家和平县师庄镇替他教教尉家的子侄子孙。郑板桥略作思索后,慨然允诺。郑板桥在师庄尉家做了8个月的私塾先生,后奉诏调往山东范县任县令。临走之时,应尉嘉恳求,在一幅白绫上挥毫泼墨:“布衣暖,菜根香,诗书味道长。”郑板桥到范县任上后,还和尉家保持着书信往来,并于乾隆十四年为尉嘉书赠了“难得糊涂”真迹墨宝,劝尉嘉看透世事,不要崭露头角,要力所能及。尉家这时候已到达了生意开展的鼎盛时期,门面、店肆现已扩展到清朝18个省的13个省份,“师庄尉家”的招牌也随之遍及大江南北。尉家如日中天的庞大气势引起了知音郑板桥的不安,他再次挥毫正告挚友:“有这般已过如此,再那般已属过火。”老友的正告,让尉嘉登时清醒,他把这些真迹全保存下来并镂刻在石碑上,作为自己和尉家今后开展的座右铭,不时警示后人。

这则故事里三句话,尽管都是郑板桥所说,但成了师庄尉家的家训,辅导并影响了尉家子孙人的作业、日子与待人接物。

家训是什么?一般指用以对子孙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一种教导,又称家教、家诫、家规、家语、家言、家约、庭训等。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悠长前史。从先秦到明清,我国古代撒播下来的家训中广为人知的有:诸葛亮《诫子书》、颜之推《颜氏家训》、包拯家训、《朱子家训》、《弟子规》等。作为一种文明形状,它蕴藏着强制性、束缚性和训诫性等特色。当下,宏扬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较为新颖的途径之一便是运用“家训”这一传统的品德教育方法。

2009年因公外出半年,考虑女儿小,上学、放学要有人接送,就让老家来人帮着带一带。从前一个多月是岳父。女儿不太跟他说话,一说话就挑毛病,还在电话里跟我告状。刚开端,我认为女儿与外公不是很熟,有许多不适应,也就没有当一回事。

岳父回去后,妈妈来带女儿。没过一段时刻,妻子跟我说了一件事,让我不安起来。有一个周六上午上补习课,妻子要参与事务考试没空接,女儿说自己一个人回家,不让奶奶接,但奶奶不放心仍是去接了,女儿就十分不礼貌地把奶奶赶开,自己一个人单独回了家。

听了之后,我打电话问她这件事。女儿起先还争辩论,我叫奶奶不要去接,她还去,厌烦死了。从前上学、放学都是我用电动车接送,那个学期开端都是妻用轿车送,是不是把女儿养成了一种倾慕虚荣与骄恣的心思?我给女儿说起道理,奶奶不放心,也有一份职责,一起也不允许小朋友单独一个外出啊。她竟然回了我一个“屁”!无名之火,腾然而起,狠狠地训了她一通,电话她没挂,但一句话也不说。

过后,想想怎么着也不行不屑一顾,为此特别请假回了一趟假,与女儿进行了重复的交流。交流主题便是两句古训,一是“勿以恶小而为之”,二是“百善孝为先”。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刘备临终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这从另一个视点也体现了突变与突变的道理,功德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端防备,不然集腋成裘,也会坏大事。我联络女儿偶然会说一些班级里盛行的“灰色歌谣”这件事跟她谈,要求她学会文明用语,不要以“他人说我也说”来左右自己的言行,关于不文明的行为,不言阻止,但要做到不说不做。

“百善孝为先。” 自古以来,人们把爸爸妈妈育婴子女,子女孝敬爸爸妈妈,看成是做人的根本品德。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要孝敬爸爸妈妈的人,才是一个有职责心的、崇高的人。我让女儿背《三字经》里的一段话:“首孝悌,次见识。知某数,识某文。”并让她给我解说其间的意思。她知道我的意思,眼泪巴巴地说:“人榜首件事是要孝敬爸爸妈妈、敬重兄长,其次才是学习……”

关于女儿呈现的状况,我还和她的班主任进行了交流。因为我觉得女儿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源自校园。家风连着校风,校风感染着家风,有或许因一家之风影响一班之风、一校之风,也或许会因一班之风、一校之风经过学生改善家风。良性循环才是正路,校园在面上,家庭在点上,只要点面结合才会获得杰出的作用。我和班主任教师说,小学教师教常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规矩孩子的言行,素质教育最要害的仍是在小学。我其时这么和教师讲,感觉到教师有一点不高兴,但依后边五、六年级的状况来看,教师在培育孩子们的涵养、标准孩子们的礼仪方面显着有所加强。

近来,有搜集家训的活动。有人问我有没有家风家训什么的。本想说郑板桥那三句话能够算作为我的传家之训,因为那实乃我的价值寻求以及精力期许,但细心想了想,感觉不是十分稳当。

在我国传统观念中,以品德传家为最,耕读次之,诗书再次之,最终才是富有。家训种种,符合自己家庭境况或许才更为恰当。过后一再揣摩,觉得若要在自家门楣上写几个字,仍是“孝弟慈”吧。至于到女儿这一代,她是否改家训为“诗书传香”,我就做不了主了,但那却是我所愿,仅仅自己这辈子尚未能到达以诗书传家的境地罢了。

文章谈论中心以下宣布的网友谈论信息只代表网友的个人观念,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此观念。